- 公司动态
名企“撒谎”背后:谁消灭了电动汽车?
2013-03-12 12:25:17苏格兰长笛吹奏的哀乐响起,送行车队蜿蜒在洛杉矶桑塔莫妮卡大道上,身着丧服的人们聚集在美国加州*古老的公墓之一——好莱坞永恒公墓,这一天,2003年7月24日,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将要为一位“朋友”送别。
“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缅怀我们的真爱,和一位特殊的朋友道别,和一个理念道别……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接受人们悼念的这位“朋友”,其实是一辆汽车。有人说,为一辆车举行丧礼,未免有些小题大做,然而,这确实是一场九年前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的*代电动车EV1而办的丧礼。
如果当年所有参加丧礼的人:电动车研发工程师、推广者、驾驶者,环境工程师和环保协会成员,依然想念那位“逝去的朋友”,那么今天他们需要担心的是,九年前“道别”的一幕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演。电动汽车车热潮减退?
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种种迹象表明,2012年电动车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而各大车企在过去一年里已相继启动对各自电动汽车项目的重新评估。
在高调推出电动汽车计划不过三年之后,奥迪就在其时间表上连掐A2、A1 E-Tron和R8 E-Tron三个型号电动车的量产计划,甚至对于已经进行了一系列上路测试的A1 E-Tron,也未有任何“保留”的意向,奥迪对其电动汽车项目前景的担忧可见一斑。对电动车销量预期“悲观”的还有宝马,有消息指宝马对其电动汽车的销量并不看好,为了不让数十亿美元投资打水漂,宝马在推出产品之前已早早谋划紧急应对措施。
奥迪和宝马的谨慎来自对当前市场情况的反应。而日系电动汽车丰田eQ和日产聆风已经投放市场两三年,但丰田此前承认对于电动汽车市场发展速度的估计过于乐观而出现误判,接下来会先暂缓大规模推广eQ电动车的销售计划。电动汽车行业里的“领头羊”日产聆风的销量也在去年一路走低,日产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在2012年11月6日于日本横滨召开的公司决算会议上,被问及电动汽车普及状况,他坦言,“看到电动汽车销量如此低迷,非常遗憾。”
如果说销量平平和由此引发的量产计划终止及紧急应对措施给电动汽车前景平添阴影,那么通用汽车谎报电动车销售量的消息恐怕给这层阴影又雪上加霜。此前,通用电动汽车雪佛兰“沃蓝达”继“滞销停产”和“半价赔本销售”的消息之后,曾一度宣布销量显著提升,然而随后又被《华尔街日报》爆料“以试驾数抵充销售量”,要求其雪佛兰经销商至少存储一辆“沃蓝达”电动汽车作为演示模型,并堂而皇之将其划入“电动汽车销量”之下。
面对“萧瑟”的电动汽车市场景气,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开始修改其“冒进”的电动车计划,它们纷纷暂缓关于电动汽车的市场活动,宣布退守已进入“市场发展期”的混合动力车,并表示在力推电动汽车市场化的速度上出现误判,对电动车的“保守”态度日益显现。
相继出现在“退居混动”名单上的汽车巨头包括:丰田、日产、大众……不只整车企业,经营汽车零部件业务的麦格纳也开始“疏远”电动车,将其与电动汽车有关的部门全部分拆入其他事业部,并表示“更看好混合动力车的发展前景”。
几年前,油价节节攀升,排放标准收紧,车企们蠢蠢欲动,相继推出电动车计划,野心勃勃地成立致力于零排放汽车的专属部门。然而,不过几年时间,车企们就纷纷收回了几年前预测电动车销量时候的豪言壮语。尽管各家车企都表示“不会放弃电动车的研究开发”,但终止或延迟量产计划,承认对行业发展的把控失误,销量低迷甚至谎报销量、采取“退居混动”的保守战略……汽车巨头们的一系列举动,似乎预示:近年来兴起的电动汽车热潮正在减退,电动车市场将面临又一次“未兴先衰”。
谁消灭了电动车?
之所以说“又一次”,是因为电动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上曾经多次上演悲喜剧,却从未被定格为主角。
事实上,电动汽车并不是新兴事物,它的来头比燃油汽车还要久远,世界上*辆机动车就是电动汽车,而100年前,路面上行驶的电动车比燃油车要多。电动汽车开起来平稳安静,不排放尾气,并且可以在家里充电;相比之下,燃油车笨重,需要手摇点火,还排放废气,因此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电动汽车是不二之选。生于1917年的美国*影星Phyllis Diller回忆幼年时代坐在电动汽车里的感受,形容其“绝妙无比,就像坐在水晶灯里。”
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水晶灯般”,给人安静而美妙的行车体验的电动车失去了优势?
据专家介绍,电动汽车输在了能源补给的方式上。上世纪20年代起,汽车的自动启动装置开始大规模应用,内燃机制造技术迅速发展,而电动车在能源补给技术和行驶里程的研发上却长期未能取得突破,这便是“20世纪里制造的数以亿计的汽车里,几乎未有电动车的身影”的原因。燃油汽车以能源补给方面快捷取得了“公路上的胜利”,电动汽车就此销声匿迹。
直到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爆发,人类重新审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电动车再度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1996年,通用汽车推出了*代电动汽车EV1。当时,外界对这个“电动车宝贝”的呼声颇高,EV1驶入美国加州的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人惊叹于其“流畅的设计”和“难以置信的科技感”,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它给予了厚望,即代替温室效应的元凶:燃料汽车。
然而,到2003年,也就是美国南加州首次一级烟雾告警五周年之时,通用却宣布召回了其全部的电动车EV1,并在沙漠里销毁。关于通用销毁EV1的原因众说纷纭,通用给出的解释是“效益不佳”,不过彼时各种阴谋论及其演绎版也甚嚣尘上,如说通用受到石油大亨的威胁“让电动车从公众视野里消失”,还有说电动车“死”在政治家的施政纲领里,更有人说EV1只是通用的“一场游戏”。不论是哪种解释,热爱电动车的人们共同出演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为EV1举行丧礼。
事实上,他们流泪告别的不仅仅是电动汽车,更多的则是“环保理念”和“新能源梦想”。 而伴随着近年来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求尽快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电动车热又一次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世界各国的政府、学术界、工业界都在加大对电动车开发的投资力度,关于“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新闻层出不穷,然而为什么,电动汽车的商品化不仅步伐缓慢,还上演着我们看到的2012年各大车企电动汽车计划倒退的局面?
电动车搞不起来的背后……
电动汽车“步履维艰”,又一次释放出“隐退”信号。为什么其发展总是反反复复?其市场化受阻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可以想见,受到质疑的首当其冲是生产电动车的车企们,而日产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近乎悲壮的表达应该可以代表许多车企的心声。他认为,固然地球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然而日产在全球范围内量产电动车的行为却背负了巨大的风险。
业内人士也指出:电动汽车市场的拓展单靠车企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充电设施不健全,补贴优惠实施不顺利,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甚至长期赔钱,车企的决定实在迫不得已。
当然,从技术上看,电动车本身也存在着硬伤,比如其续航里程短、电池寿命不足等,这些问题导致电动车在与燃油车,甚至混合动力车的PK中屡屡退败。而续航里程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动力电池技术是否有所提升。有关专家认为,直到目前,电动车动力电池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也正是电动车市场化屡屡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电池技术在短期内无法突破,是否就意味着电动车注定与市场无缘?国内电动车商业模式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与电动车发展*阶段的技术研发不同,商业化示范阶段的首要工作,是如何为整车产品提供商业化运营的条件,没有一个方便快捷的能源供给体系,电动车就失去了市场推广的基础。动力电池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大阻力,然而突破其技术问题需要长期努力,关键在于,当前对动力电池的认识有局限性。如果把动力电池归属到能源供给体系中,电动车商业化的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上一篇:拆不动的“国家电网”下一篇:能源改革再聚焦:箭在弦上 择机而动
-
产品搜索
留 言
- 联系人:销售部
- 电 话:010-69315209
- 手 机:13718926918
- 邮 编:102400
- 地 址:北京房山区城关南里3号
- 网 址:
https://bdjygs.cn.goepe.com/
http://www.bdjygsw.com